- 01 音频
迟子建在文中写道:“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
@@VIDEO="http://mobilepics.ws.126.net/d2009m8%3D3eEMMMj5ADBoibCLttX4Ifc2%3D%3DGULB55K4.mp3,http://mobilepics.ws.126.net/d2009m8%3D3eEMMMj5ADBoibCLttX4Ifc2%3D%3DGULB55K4.mp3"IMG="http://cms-bucket.ws.126.net/2020/0226/1a8bbb70j00q6af410014c000zk00npc.jpg"ALT="【声音档案馆语音版(2.26)人活着就是一场历练,泥泞满身也要活着"BROADCAST="in"SIZE=""@@
文/郭晨婧(部分来源于网络) 朗诵者/郭晨婧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迟子建的《泥泞》节选。作者通过描写北方初春的泥泞,表达了自己对泥泞的热爱,同时泥泞也象征着人生路上的挫折,象征着一个民族艰难跋涉的历史和民族跋涉者忍辱负重,博大坚韧的精神。2020年春节,我们共同走进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感染人数与日俱增,给武汉同胞及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身心创伤。但是深处“泥泞”的中国人民决不退缩,越艰难越向前,14亿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武汉,为中国贡献力量。因为这是一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战争。迟子建在文中写道:“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我们要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定会打赢这场胜仗,迎来黎明的曙光。
迟子建
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撤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农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已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混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砥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