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音频
作家余华在小说《活着》当中写到:“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
疫情让我们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宁静与聒噪交织的家里,我们探索着种种新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声音档案馆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诗人王小妮的代表作之一《白纸的内部》。
@@VIDEO="http://mobilepics.ws.126.net/DL5%3DaCwjD9sDPfJNrY3GOlfmbBfnjV7m%3D%3DGUQKEU29.mp3,http://mobilepics.ws.126.net/DL5%3DaCwjD9sDPfJNrY3GOlfmbBfnjV7m%3D%3DGUQKEU29.mp3"IMG="http://cms-bucket.ws.126.net/2020/0228/0cb0cc5fj00q6e836004zc0009c005uc.jpg"ALT="【声音档案馆语音版(2.28) 宅在家中的你,记得努力加餐饭】"BROADCAST="in"SIZE=""@@
文/张宇婷(部分选用王小妮的《白纸的内部》) 朗诵者/张宇婷
当诗人、妻子、母亲等多重身份在同一间屋子里彼此融合的时候。或许,正是长期“宅”在家中的体验,“每天从早到晚 / 紧闭家门”,使她将日常所遇到的场景精准地嵌入在诗文当中:“不为了什么/只是活着/像随手打开一缕自来水/米饭的香气走在家里。”只是活着,屋内烟火里米饭的香气,流进了王小妮语言的容器中。
为了生活,为了在不安的日子里调遣安定感,家家户户的屋内正飘着面粉发酵的香味,各色食材蒸煮煎炸碰撞出的美味,也暂时驱逐了疫情带给我们的慌乱与寂寥。每日筹谋三餐却能为疫情期间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时刻为一家人操持口腹,从纷扰的信息中抽出身来,也是一种缓解焦虑的好方式。
这段日子,从未进过厨房的人,也摇身变成了“中华小当家”。他们纷纷开始练习新的菜式,做凉皮,蒸花卷,炸油条,烘焙糕点……刚入门没烤箱的,电饭煲也毫不逊色。
每一顿餐食的物料,都要得益于奔波在大小街道的运输者。他们是城市的血管,为我们的正常生活输送着“血液”。就像作家方方所言:“这世道,之所以还让我们抱有期待,是看到仍然有这些善良而理性的人在为之努力和忙碌。”
一场疫情,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看见那些隐秘的人性光芒,是怎样照亮了这片夜空。看见那些外表沉静的事物,是包藏着怎样的热诚。
截止到目前,疫情的拐点还没有出现。也请大家再忍一忍,这么长时间都熬过来了,万万不可因大意而失意。广元扎推喝茶的,赣州解禁逛集市的,还有香山排队郊游的朋友们,请耐心等待,请安心待在屋子里,过热腾腾的生活吧。
愿你在食物里培植“民以食为天”的信仰,也汲取幽居生活的力气。
王小妮
阳光走在家以外
家里只有我
一个心平气坦的闲人。
一日三餐
理着温顺的菜心
我的手
飘浮在半透明的百瓷盆里。
在我的气息悠远之际
白色的米
被煮成了白色的饭。
纱门象风中直立的书童
望着我睡过忽明忽暗的下午。
我的信箱里
只有蝙蝠的绒毛们。
人在家里
什么也不等待。
房子的四周
是危险转弯的管道。
分别注入了水和电流
它们把我亲密无间地围绕。
随手扭动一只开关
我的前后
扑动起恰到好处的
火和水。
日和月都在天上
这是一串显不出痕迹的日子。
在酱色的农民身后
我低俯着拍一只长圆西瓜
背上微黄
那时我以外弧形的落日。
不为了什么
只是活着。
象随手打开一缕自来水。
米饭的香气走在家里
只有我试到了
那香里面的险峻不定。
有哪一把刀
正划开这世界的表层。
一呼一吸地活着
在我的纸里
永远包着我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