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党员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离开了党组织所在地,长期在外地。他们如何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党组织是党员的家。笔者认为,抓好流动党员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重在让他们“回家”。
首先,身份上“回家”。虽然各级党组织一直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多流动党员在流入地没有亮明党员身份,没有参加组织生活。让流动党员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服务“到家”,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让流动党员找到党组织,从身份上“回家”。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要加强沟通和联系,流出地党组织要采取多种方式联系流动党员,及时将流动党员基本信息反馈给流入地党组织;流入地党组织要通过设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落实联系人,做好流动党员接收与咨询服务工作;流入地党组织要加强宣传,引导流动党员找组织,主动“回家”;流入地党组织要以街道社区、工业园区、“两新”组织为重点进行拉网式调查、人情化引导,积极把流动党员“请回家”。
第二,学习上“回家”。流动党员长期在外,由于没有亮明身份,“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自然无从谈起。就是要确保流动党员参加活动实现全覆盖,让他们学习上“回家”。各地党组织要按照通知要求,制定流动党员参加实践活动方案、建立流动党员参加实践活动台账,对流动党员搞好一次动员、发放一套读本、进行一次专题辅导、组织一次讨论、搭建一个网络平台“五个一”活动,抓好流动党员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强化流动党员学习教育,让他们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
第三,思想上“回家”。流动党员长期在外,远离了党组织,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自然大打折扣。各地党组织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四查四看”活动和“三亮三为”行动,引导流动党员端正思想、匡正行为、树立形象,从思想上“回家”。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洗礼,增强他们的党员意识,督促他们履行党员义务,引导他们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激励他们在流入地、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为党员树形象、为他乡作贡献、为家乡添光彩。
服务“到家”,才能让流动党员“回家”!(文/吴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