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可见,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人都无法绕开或逃离。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更加正视问题,更好地发现研究解决问题,赢得先机和主动。
问题意识本是一个哲学命题,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矛盾的敏锐感知和认识,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自觉。马克思指出,“世界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的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强调“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中发展进步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肯研究,就是舍得花大力气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如果只是想到、看到问题,而不肯去研究问题、拿出对策,就无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肯研究既有态度问题,也有方法问题。首先,应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研究问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只有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研究问题,才能确保工作开展目标明确、方向正确。其次,应围绕掌握规律研究问题。每项工作都有自身的规律,要做好工作就要注重掌握其中的规律。只有坚持从具体工作实际出发,分析历史与现实,总结经验与教训,把握趋势与方向,努力形成规律性认识,才能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党员干部要认识到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个问题也许仅是一 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一个伪问题,那么,而后的全部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是毫无价值。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敢于正视问题,敢于解决问题。(成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