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作为“三会一课”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各级党组织唯有下足“绣花功”,让党课“有滋有味”。
深耕理论、找准”切入口”, 党课主题有形有料。一堂好党课的 “应有之义”是让听者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党 味”是党课永恒不变的根本属性和内在要求,要严格按照“规定动作”执行,立意要扣紧“党题”、彰显“党性”,避免跑题、漏题、偏题,突出正面教育、弘扬主旋律。要以增强党员的党性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政治引|领和理论武装,紧紧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让纯正” 党味”成为党课最鲜明的色彩、最突出的特点。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感悟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的信仰光辉和真理力量,不断筑牢理想信念、树牢宗旨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凝聚最蓬勃的奋进力量。
从”洋气”到“下接地气”,在土味中弘扬创新理论。
党课作为传递党的基本知识和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方式,理论知识的宣讲必怀可少,但在实际操作中,基层党委面对的是农村党员,对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的“照书读”式宣讲,党员们听不懂、吸收难、理解差,党课往往"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如何让党员在党课学习中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就需要把党课变成普通党员的“主战场”, 让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进来。坚持从党员所需、所盼、所急为出发点,以防言、土话、白话,代替官话、套话、空话,通过结合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理的方式,让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看起来栩栩如生。用带着“泥土”的方言,把固定课堂搬到农家小院和田间地头,坐着长板凳,用“土味十足”的话语将复杂的理论解构为简单易懂的道理,在一问一答中实现与农村党员的思想碰撞和观念交流。
“绣花功” 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工作方法,曾在多个领域多个场合都提到这一“关键词” 和“高频词”。党课作为党员干部接受新知识、领悟新思想、提高新觉悟的”必修课”,也必须要下足“绣花功”,让党课有滋有味。(映秀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