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临近中午,昔阳县新建南路社区仁和嘉苑小区翟大娘的家里突然没有了煤气,翟大娘到楼道门口扫了一个“幸福+码”的二维码,预约维修服务。不到十分钟,社区志愿者吕巨祥就上门免费为她修理煤气设施。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可以直接反映身边的大小问题,可以对城市社区管理提出意见建议,可以互相帮扶……这一切,在昔阳县不再是想象中的场景。
群众身边总是会有一些小事情和小问题,水、电、气的问题,社区环境的脏乱差,出现的乱停车、不文明养犬或者是臭味、异味等问题,也可能是消防设施缺失了,消防通道堵了,下水道不通了,路灯不亮了。可能这都是一些不起眼的问题,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而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些情况,让群众的幸福感减弱,让群众的满意度不高。而关注群众身边的事情,为群众送去身边的“微幸福”,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多到群众身边去听民声。社区是我家,环境靠大家。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以前总是能够看到这样的一些横幅和标语,而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地方,群众对细微之处或者是细枝末节的感受是最深的,最社区建设的热情是最高涨的。而群众服务为人民,人民说什么、怎么说,对于下一步的服务思路是很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多到群众身边去唠唠嗑,融入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也才能听清楚群众的声音,问明白群众的想法,下一步的思路才是会从群众的角度出发。
多到群众身边去问需求。而如今仅仅靠着两条腿走路,用脚步去丈量民意,显然时效性要弱一些,在坚持传统的走访群众基础上,还应该要依托大数据“赋能”的方式,让“码上知”可以及时的把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也可以让“码上办”给群众提交“订单”搭起来一个更好、更快、更准确的平台,让群众可以在码上去“点单”,群众服务也才能第一时间送到群众手中去。
多到群众身边去送服务。光是在面上喊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行动上不落实,演的是“狼来了”的故事。其实,群众的要求并不一定高,要的是在他们身边知冷知热的暖心人,是能够把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与他们商量着解决了,让群众就业难、停车难、如厕难、入园难的问题解决好,群众的幸福感就会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梁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