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以来,“贝碧嘉”台风吹向了西北内陆,为呼和浩特带来了丰沛的雨水,一阵阵风夹带着孢子在草地、森林安家落户,五颜六色的蘑菇破土而出,吸引了大量捡蘑菇的市民。“这个能吃吗”的问题配合各种蘑菇的照片,近期在青城市民的社交媒体上频频出现。
他们爱上了捡蘑菇
今年内蒙古降雨量丰沛,非常适宜野生蘑菇生长,黄色珊瑚菌、白色鸡腿菇、黑色马鞍菌、红色的粘盖牛肝菌仿佛林间精灵,点燃了呼和浩特市民捡蘑菇的热情。潮湿的空气,林间斑驳的阳光,落叶带来充满营养的厚厚腐殖质……蘑菇需要的生长条件,在大黑河沿岸、呼武公路沿线、红石崖沿线都有,也让这些地点成为呼和浩特市民采蘑菇的热门打卡地。
“采蘑菇需要带上篮子、纸箱或者桶,塑料袋会把蘑菇颠碎,没法吃了,最好再带一把剪刀,摘的时候不必用手抠开蘑菇的根,破坏蘑菇的菌群。”蘑菇爱好者梅刚告诉记者,自从跟朋友进山采过一次蘑菇,自己就深深爱上了这项活动,采来的蘑菇回家给家人分享,家人都很惊喜,全家参与到洗蘑菇、晒蘑菇的活动中来,其乐融融。
“采蘑菇的时候可以适当拍一拍蘑菇菌盖,帮助蘑菇孢子喷出来,从而继续繁殖,来年长出更多蘑菇。”蘑菇爱好者刘路表示,呼和浩特地区常见的可食用蘑菇有“地扣儿”(杨树口蘑)、鸡腿菇、松树蘑、灰蘑、白蘑、“雷窝子”(草原白蘑)、马鞍菌等,建议市民对不认识的蘑菇不要采食,“谁也不差那一口”。
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采蘑菇不为食用,只是喜欢享受“大自然的馈赠”,采完蘑菇拍完照,就将蘑菇丢弃路边了,并无进一步食用的打算。
徒步+露营 户外新体验
呼和浩特市民桂云,是一名资深的露营爱好者。开车进山,搭个帐篷围炉煮茶,是他的生活常态。今年,他在此基础上新增了一个爱好——采蘑菇。
“今年雨水好,蘑菇大量出现,往年稀罕的珊瑚菌,今年漫山遍野。”桂云告诉记者,自己多次进山,在徒步的过程中采蘑菇,目前家中经过晾晒、焯水,已保存了大量蘑菇。“采蘑菇会让身体得到大量锻炼,每天上山下沟,极其耗费体力,我现在皮带已经松了两节,效果立竿见影。”桂云表示,采蘑菇的时候可以放下手机,和大自然产生链接,在充满负氧离子的森林中漫步,其乐无穷。
“马勃蘑菇生吃有日本豆腐味,小灰蘑炖鸡最香,马鞍菌口感最特别……”在这个蘑菇季,桂云通过查阅资料、与其他户外人交流、亲自少量品尝的方式,掌握了大量蘑菇知识。
除了自己采,桂云还拉了不少朋友入坑采蘑菇。采完蘑菇后,大家一起支个帐篷,就地取材,桌面上的卡式炉燃起蓝火,马勃蘑菇刺身、珊瑚菌炒鸡蛋、鸡汤打底的杂菌火锅带来超绝香气,为秋日黄昏带来阵阵暖意。
菇小毒大 谨慎食用野生蘑菇
“上次露营吃了很多现采的蘑菇,大家肚子都有点不适。”市民郝女士表示,朋友们怪蘑菇没洗干净,怪蘑菇没熟,怪蘑菇“有毒蛇爬过”,怪自己前一天喝酒了身体状况不好,就是没人怪蘑菇,想来实在好笑。
“蘑菇种类千差万别,在呼和浩特的大青山可食用的蘑菇,可能到了包头的大青山段就变了样子,完全不认识。”蘑菇爱好者陈启帆建议市民们多问问当地懂行的“蘑菇专家”,不要擅自采食蘑菇。
“北方蘑菇跟南方蘑菇不太一样,很少有神经性毒蘑菇,大多数即使有毒,也是肠胃炎性毒蘑菇。”来自兴安盟的蘑菇爱好者刘宇航表示,在北方吃蘑菇几乎不会致幻“见小人”,劝抱有此类想法的网友们就此打住。
中疾控发布预警:不采食不明野生蘑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网上可查到的肉褐鳞环柄菇、黄盖鹅膏、大青褶伞等剧毒蘑菇,不少常见可食用的野生蘑菇也会引发过敏反应和肠胃炎微毒,部分生长在城市绿化带的野生蘑菇甚至还会富集污染物等有害物质,野味和营养健康并不能两全。
经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协助检测鉴定,在我国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等多地发生数起因误食肉褐鳞环柄菇导致的中毒事件,肉褐鳞环柄菇已成为这些地区引发蘑菇中毒最主要的品种之一,肉褐鳞环柄菇含有鹅膏毒素,与剧毒的鹅膏一样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型中毒,中毒后可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和脏器损害期,中毒严重者可以引起急性肝衰竭、多脏衰甚至死亡。
对此,9月1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发布《2024年中秋国庆假期健康提示》,明确指出,每年5~10月为食物中毒高发月份,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建议民众不采食不明野生蘑菇和野菜。文/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郝儒冰
“黏团子”大丰收
晒干蘑菇
菌子火锅
哈达门附近的蘑菇缤纷多彩
蘑菇仿佛林间精灵
牛肝菌幼体
采蘑菇成果展示
轻轻摘取马鞍菌
中疾控发布华北地区有毒蘑菇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