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是全国消防宣传月,谈起消防员,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他们在火场里冲锋陷阵的模样,事实上,消防队伍里除了一线灭火的战斗员,还有不同岗位:通讯员、驾驶员、装备质检员,他们在队伍里相互配合各司其职,一次次向险而行,从未退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梁晓光执行任务
近年来,随着消防事业不断发展,呼和浩特消防装备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作为消防装备进入消防队伍的最后一道关口,质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呼和浩特市目前仅有3名持证的消防装备质检员,梁晓光就是其中之一,曾连续两次获得呼和浩特市消防装备比武竞赛第一名。
梁晓光是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分队长,他看上去单薄瘦弱,却在抢险救援中勇敢无畏,冲锋在前:2015年“7·11”天然气泄漏事故、2016年“6·19”16车连撞事故、2019年“3·29”联建小区爆炸事故……每一次抢险救援,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梁晓光是河南人,2013年应征入伍,成为呼和浩特消防队伍中一员。在11年消防员生涯中,梁晓光一直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除了不断锤炼业务能力,还考取了装备质检员证书。每年消防队伍的装备采购,小到防护服、头盔、靴子、手套,大到水罐车、泡沫车、云梯车等各类消防车,验收工作都由他和几名队友来完成。
“我以前是装备技师,主要负责装备的维护保养,一些国内或者国际的知名厂家所生产的装备大概参数多少,性能用途如何,都摸透、学透了,然后才做的质检员。”梁晓光说,装备质检员相对来说技术含量更高,责任也更大。装备验收后配到消防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作为验收的装备质检员就要承担相应责任,因此不容有一点马虎。
李旻晟接警中
“报告支队指挥中心,特勤二站接到保全庄小孩卡手报警,出动一车7人前往处置……”11月6日,在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李旻晟像往常一样发出出警讯号。
李旻晟24岁,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人,大学毕业后考入消防队伍,成为特勤大队通讯员,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参与灭火救援战斗200余起。虽然不扛水枪,但每次抢险救援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119指挥中心派下来出警调度单,我要负责打电话询问报警详细地址,然后拉响警铃,并通过广播通知队友登车出动,协助驾驶员第一时间准确到达现场。”李旻晟表示,作为一名通讯员,要时刻坚守岗位,手中的摄像机就是他的武器。在抢险救灾现场,他一方面要负责上传下达,一方面要担任“火场文书”,用影像记录现场情况,承担起火灾信息汇总、上报、现场拍摄、简要火灾调查、力量调集等任务。
“虽然不能像其他队友一样奋战在灭火抢险救援第一线,但能够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他们勇敢无畏的身影,我同样感到骄傲。”李旻晟说。
郎晓博救了一只猫
郎晓博身高1.9米,高大帅气,是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二环路消防救援站的“颜值担当”。2018年应征入伍到达新疆,2020年退伍后,他加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目前是三级消防士,担任南二环路消防救援站三班副班长。
警铃就是命令。郎晓博说,任何时候,只要警铃响了,他和队友都会毫不犹豫抛下手头的事情去抢险救援。因此,在消防站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正在排队打饭,饭没打上,听到警铃就出警了;洗澡刚涂完沐浴露,警铃一响,胡乱擦一下脑袋就出警了……从警铃响到穿上战斗服登车出发,必须在45秒之内完成。
自参加工作以来,郎晓博参与抢险救援700余起。2023年,呼和浩特一家企业仓库失火,里面放有一些易燃的保温材料、纸箱子等,郎晓博带着队友内攻时,黑烟翻滚,能见度不足20厘米,隐约可以看见火光逼近,为了安全起见,郎晓博赶紧带着队友撤了出来。“后来火越来越大,幸亏撤得及时,这是我参加灭火救援以来遇到最危险的一次。”郎晓博说。
郎晓博是队里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除了消防员身份,他还是呼和浩特市青年讲师团的宣讲员、婚礼司仪。
“我上大学时就特别喜欢主持,期间做过两年婚礼司仪,现在因工作原因,基本上只有在战友们结婚时去帮忙主持一下。”郎晓博说,他现在已经把爱好转化到工作中,做消防宣传,让更多人通过宣传了解消防队伍,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王振宇展示扁带的绑法
王振宇是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二环路消防救援站战斗一班班长。2016年,王振宇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成为消防救援队伍中一员,8年来参加抢险救援2400余起,挽救了无数个家庭,也曾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曾获得三等功两次、嘉奖3次,连续4次被评为优秀消防员。
2023年,呼和浩特一女子因感情问题想要跳楼自杀,接到报警后,王振宇带队赶往事发现场,当时女孩情绪比较激动,坐在17楼的窗户外沿,“我从旁边窗户翻进去时,她已经把手放开了,我还没来得及做防护措施,想也没想就探出半个身子一把拽住了女孩的胳膊。女孩体重比较重,我差一点被带下去,还好里面的队友搭把手,这才合力把女孩拽了回来。”王振宇至今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
本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王振宇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潜心钻研改造发明消防救援装备,有效保障了群众和消防员的安全,被战友亲切称为“装备改造能手”。
“这是海军扣,挂灭火手套的,这是呼救器的挂点,这是自己做的救生照明灯的挂点……”王振宇指着灭火战斗服上的挂点如数家珍,除了发明这些挂点让战友出警更省时便捷,他还研究了扁带的多种用法,并传授给队友们,方便大家进入火场更高效地救人。“以前进火场救人至少需要两个人抬一名被困人员,有了这个扁带,通过我研究的好几种绑法,可以一人一根绳子轻松带出一个人。”王振宇说。
郭志伟检查车辆
“186平方公里,鄂尔多斯大街以南,云中路以东,锡林南路以西,南到209国道绕城高速,都是我们管辖的范围……”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二环路消防救援站,说起管辖面积,驾驶员郭志伟脱口而出。
郭志伟是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南二环路消防救援站的驾驶员,他对辖区路况了如指掌,道路、小区、村庄、重点单位和水源等信息,都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
“他出警从不用导航,只要给一个出警地点,他立马能绘制出一条路线,而且是最快捷路线。”说起郭志伟,队友们都非常佩服。除了驾驶员,郭志伟还身兼司务长、战斗员、通讯员等多个职责,是队友眼中的“六边形战士”。
加入消防队伍11年,在郭志伟眼里,消防车不是简单的“运兵车”,而更像是他的战友。作为驾驶员,不仅要会驾驶各类消防车,还要熟悉摸清所有车辆性能、车载器材,还要负责日常保养维护。每一次出警,郭志伟都是第一个登车,返回时检查完车辆最后一个回到宿舍。他说,只有保证车辆安全,才能保证队友的安全。
(文·摄影/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张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