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地震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如何工作
记录要点
认真听讲
观察仪器
动手研究
学习心肺复苏
观看内蒙古地震分布图
合影留念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张巧珍) “同学们,大家可能都以为地震距离我们很遥远,事实上,内蒙古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多起大地震,比如1976年阿拉善左旗6.2级地震、1979年五原6.0级地震、1996年包头6.4级地震、2003年赤峰6.1级地震……”12月11日,在呼和浩特地震监测中心站的科普展厅,工作人员向前来参观的学生们介绍道。当日,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联合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四中学开展了一场行走的课堂“震动的地球——地震探秘与防灾实践之旅”,186名学生走进呼和浩特地震监测中心站,零距离感受地震监测的科技力量,学习防灾减灾本领。
呼和浩特地震监测中心站位于乌素图村,建设有地震科普展览厅、地震监测仪器洞室、地震监测数据处理中心、地震监测数据传输中心、地震科普知识展厅、动物前兆观测站。地震科普知识展厅是主要场馆之一,共陈列展板95块,以及地震传感器、地震仪、计算机等各种实物仪器展品八大类55套。学生们行走其间,一边认真听讲解员讲解知识,一边拿出地理实践手册耐心细致地记录要点内容。他们时而思考,时而提出问题,手册上记满了笔记。学生们随后还实地了解了地震监测工作如何开展,蓝天救援队的老师们还细致地讲述了地震救援知识,以及如何心肺复苏。“这次实践课很有趣,很神奇。通过参观学习,了解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极大地调动了我的学习兴趣。”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四中学初一(15)班的杨昊灵说。
该校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娜仁表示,学校今年开发设计了弘毅课程、创享课程、华韵课程、知行课程、求真课程五大类共计27门校本选修课程,以及行走的课堂,为学生们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此次活动是行走的课堂中的一项内容,以地理学科为主,结合了物理、信息技术等跨学科内容,让学生们学习研究地震波的物理原理,分析监测数据中的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们的认知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