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郑慧英)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立足推进知识产权创造、应用、流转、保护,通过区域联动、精准宣传、协同共治等举措,积极发挥仲裁在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中的职能作用。自2023年实现知识产权仲裁“零突破”以来,全区已办理知识产权仲裁67件,标的额达0.61亿元,知识产权仲裁案件实现质效突破。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指导自治区仲裁协会印发了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组织全区仲裁行业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一季度共受理知识产权仲裁案件19件,同比增长280%。
自治区司法厅围绕“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主题,制定《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方案》,指导仲裁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近日,自治区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举办全区仲裁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班,赤峰、乌海等仲裁委员会组织“科技认知+仲裁实务”培训,1300余名相关人员线上线下联动参训,为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注入专业动能。
在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自治区司法厅参加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内蒙古分会场启动活动,呼和浩特、呼伦贝尔、赤峰、乌兰察布、巴彦淖尔等仲裁委员会参加各市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法律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开展宣传活动,现场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服务,为企业和群众讲解人工智能时代仲裁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中的优势。
着力加强与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法院等部门联动合作,引导仲裁机构跨区域、跨部门协作,召开座谈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从区外引进专业仲裁员。指导呼和浩特仲裁委员会和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就知识产权纠纷调仲对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