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府博物馆讲解员为游客讲解《清风雅韵——院藏清代扇面艺术展》
大窑遗址工作站揭牌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呼和浩特博物院十大精品文创发布
《钟鸣盛世:紫禁城和承德避暑山庄藏钟表联展》吸引游客驻足
展览一角
(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马丽侠) 13项全新展览重磅亮相、十大精品文创发布、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公园初步对外开放……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当日上午,呼和浩特市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在呼和浩特博物馆隆重开幕,汇聚全市博物馆共同开启了一场贯穿历史与未来、传统与创新的文化盛宴。
启动仪式上,故宫博物院与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嘉宾来到现场并分别致辞,从跨区域协作角度探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活动现场播放了大窑遗址公园宣传片,宣布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公园初步对外开放;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大窑遗址工作站建设,同时为“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大窑遗址工作站”揭牌;中国文物报社发布《全国博物馆之城文创大集暨第二届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交流汇》内容,搭建全国首个聚焦文创的大型展示活动平台;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向呼和浩特市移交了本地出土文物,彰显文物保护与共享的深远意义;全市最新特色精品展览及呼和浩特博物院十大精品文创同步发布,涵盖考古成果、非遗传承、红色记忆等多元主题……
此外,本次“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推出“博育青城、博览青城、博悦青城”三大活动主题。“博育青城”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研究员高星等专家,开展科普讲座,解码文明基因。
在“博览青城”板块,13项全新展览重磅亮相:大窑遗址公园《石启北疆——大窑遗址》展,立体呈现大窑遗址作为北疆旧石器文明核心载体的文化高度;呼和浩特博物馆的《石启北疆——大窑遗址考古成果展》,以跨学科视角重现史前人类生活图景;《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考古成果展》通过“双线织史,九章叙城”的策展理念呈现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盛宴;呼和浩特博物馆《钟鸣盛世:紫禁城和承德避暑山庄藏钟表联展》遴选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具有代表性的钟表收藏,呈现清代宫廷的时间美学;呼和浩特博物馆《盛世之器——清代康雍乾时期景德镇陶瓷珍品展》以瓷器为媒,展现康雍乾三朝的技艺革新与美学流变;《美人之美 和合与共——昭君博物院馆藏年画展》以昭君题材年画为纽带,串联起民间艺术的温度与中华文化的认同;将军衙署博物馆《古城记忆·回望千年专题展》通过展示呼和浩特历史上的数座古城,呈现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公主府博物馆《清风雅韵——院藏清代扇面艺术展》,呈现扇面从实用到艺术的蜕变之美;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观形悦目 赏韵怡情——馆藏观赏石特展》,直观生动地展现馆藏观赏石的独特魅力与丰富内涵……
在“博悦青城”板块,沉浸式社教活动让文物“活”起来。市民可夜游呼和浩特博物馆探秘钟表联展,在昭君博物院体验年画拓印,在公主府博物馆执笔绘制扇面,在将军衙署博物馆观看沉浸式情景剧。还有孩子们化身“小小讲解员”“文物创意工坊”等活动,让博物馆成为“第二课堂”。
同时,活动还推出三条文博精品线路:“地标博物馆打卡游”“革命历史红色游”“特色博物馆深度游”,串联全市20多家文博场馆,从地标打卡到红色寻访,从非遗体验到自然探索,为市民游客提供“一站式”文化之旅。
此次“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以博物馆为纽带,连接过去与未来,让文物走出库房、走进生活,市民不仅能在展览中触摸历史脉络,更能通过实践体验感悟文化温度,书写“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