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扎赉特旗杜美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宽敞的羊舍里,防疫人员正有序地为一只只膘肥体壮的多羔羊进行抽血检验。“这是我们培育‘兴安多羔羊’的关键环节,”技术总监刘学文目光专注地注视着羊群,“请兴安盟疫病防控中心介入,严防布病等疫病,确保育种工作全程安全可控。”
良种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是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无法绕开的隘口。过去,粗放型养殖模式下数量与效益难以兼得,牧民增收与草原生态保护常陷两难。杜美牧业以科技创新作答,在扎赉特旗肉羊产业核心区启动了这场静默而深刻的“种子革命”。
自2010年起,杜美牧业与自治区科研团队携手,锚定本土化育种方向。历经十余载探索,以本地寒羊为母本,引入国际优质奶绵羊东弗里生为父本,再与耐舍饲的湖羊进行三元杂交,最终通过四代横交固定,培育出基因稳定、性状突出的“兴安多羔羊”。这一品种集合了耐粗饲、生长迅速、繁殖力强的优势——母羊年可两产,单胎常育两到三羔,彻底改变了传统肉羊养殖的效率模式。
巴彦高勒村养殖户刘宇是这场变革的亲历者。2021年,他毅然将原有数百只本地寒羊更换为70只兴安多羔羊基础母羊。“这羊是真能‘生财’,”刘宇算得清楚,“哪怕羊价波动,一只母羊一年稳稳带来千元以上纯利。羔羊挂肉快,50到60斤阶段长势尤其明显,抗病还省心。”从“多养”到“精养”,刘宇的养殖账本,折射出良种推广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升级。
兴安多羔羊的诞生与推广,为扎赉特旗肉羊产业注入了强大基因动力。目前,该品种在旗内基础母羊存栏已达3.5万只,更辐射至兴安盟及黑吉辽等地,总量突破10万只。这一良种有力推动了当地养殖方式由粗放放牧向高效集约化舍饲转变,产业形态加速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跃升,为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面向未来,刘学文目光坚定:“我们将持续对兴安多羔羊‘提纯扶壮’,目标是泌乳能力更优、产羔率更高、母性更佳。最终,让农牧民依托更先进的舍饲技术,真正踏上高效养殖、稳定增收的‘精养之路’。”
当多羔基因融入草原血脉,扎赉特旗的羊群在圈舍内稳健成长,牧民的精养之路越走越宽——良种支撑下,数量与生态的古老矛盾正在化解,一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肉羊产业绿色蜕变,已在北疆草原深处扎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