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回民区攸攸板镇东乌素图村的古树广场上,几位老人在古树下悠闲地唠着家常,孩子们在幸福泉边追逐嬉戏,远处杏花谷的游客们举着相机记录着这美好的瞬间。攸攸板镇1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个行政村、6个村改居和1个新建社区星罗棋布,7.4万居民在党的引领下,共同描绘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动人画卷。
党建领航 筑牢振兴根基
“乡亲们,党的好政策就像这大青山的清泉,滋润着咱们的日子……”在一间房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里,社区书记正用朴实的方言向居民们宣讲着党的政策,台下不时传来阵阵掌声。这是攸攸板镇 “书记讲给群众听” 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攸攸板镇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0余场,让党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
西乌素图艺术村里,几位村民正围着一幅巨大的墙体彩绘细细品味。这幅描绘乡村新貌的彩绘,是村里新增的6处墙体彩绘之一。村里还打造了画板雕塑、星空花海、风铃树等11个节点,13处景观小品点缀其间,让整个村庄充满了艺术气息。
东乌素图村的变化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沿着整洁的村道漫步,错落有致的民居旁,幸福树下口袋公园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几位大妈正随着音乐跳着广场舞,孩子们在公园里追逐打闹。不远处的杏花谷里,游客们穿梭在杏园中,尽情享受着夏日美景。村里新建的10余处口袋公园和绿地景观,让整个村庄仿佛变成了一个大花园。
文明浸润 绘就乡风新貌
“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乐团圆……” 元宵节这天,攸攸板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热闹非凡,一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正在这里举行。村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轮番上演,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这样的活动,在攸攸板镇已是常态。
在坝口子社区,志愿者们正为独居老人王奶奶测量血压。“孩子们,又麻烦你们了,真是过意不去。”王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眼里满是感激。攸攸板镇以网格为抓手,联合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开展爱心义诊、帮办代办等关爱服务,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文明团结超市里,村民张大姐正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参加志愿活动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换东西,真是一举两得。” 张大姐笑着说。攸攸板镇将超市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建立积分兑换制度,通过 “服务换积分、积分换物品” 的方式,激励村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今年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积分兑换物品60余次。
东乌素图村的文化广场上,一场移风易俗三句半正在上演。“高额彩礼要不得,铺张浪费是恶习……”幽默的台词引得观众阵阵欢笑,也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文明新风的洗礼。坝口子社区的二人台、厂汉板社区的快板,都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着文明理念。
文旅赋能 铺就共富之路
盛夏时节,东乌素图村的3100亩大杏园里,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自从村里引进了新品种,又和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合作,我们的大杏再也不愁卖了,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果农们高兴地说。村里打造的 “杏福树下”特色品牌,让乌素图大杏名声远扬。
沿着乌素图大道漫步,8.3公里的主路沿线,一个个精致的景观小品让人目不暇接。140亩老杏园里,帐篷营地、林下空间、古风市集等新业态吸引了众多游客。“在这里既能欣赏美景,又能体验乡村生活,真是太棒了!” 来自市区的游客刘女士说。乌素图杏花谷已成功晋升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每年春天,“杏花节”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花踏青;夏天的“采摘节”让游客体验亲手摘杏的乐趣;秋天的 “丰收节” 则展现了乡村的丰收景象。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让 “杏福树下” 文旅品牌愈发响亮。
西乌素图村的艺术气息越来越浓厚,赵北长城下,几位艺术家正在写生;乌素图召旁,一场非遗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西乌素图村通过院落租赁方式,引入了艺术类工作室、民宿、餐饮等多个业态,35处闲置院落重新焕发生机。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200余个就业岗位让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
漫步在攸攸板镇的乡间小路上,绿树红花相映成趣,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在这里,党建引领筑牢了乡村振兴的根基,文明浸润让乡风更加淳朴,文旅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青山脚下的攸攸板镇,正以崭新的面貌,书写着文明和谐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