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专班相关部门聚焦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等环节,坚持源头把控,从充电设施建设入手,多措并举,缓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充电险”的民生痛点。
各单位建立小区电动自行车动态台账,按“一区一策”量身定制方案:针对有空间无设施的小区,指导物业增设防雨车棚、优化电路,增加充电端口。针对老旧小区,结合小区升级改造,将充电站建设列为老旧小区改造“硬指标”,利用边角地、闲置区建设简易充电桩,目前已新建320个充电站。针对没有形成封闭小区的独栋楼,就近建设充电站,通过“联建共享”破解“充电荒”。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得以有效解决。
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闲置场地,增设充电设施,非工作时段变身“公共充电站”。清水河县应急局路边新建12个电动自行车充电口,花园社区路边新建12个电动自行车充电口。
各地采取小区结对等方式,让居民实现就近充电。回民区推动拥有6个停放充电站的菁华园小区与相邻5个场地受限小区开放共用充电设施,赛罕区长安金座与周边2个小区结成充电“联盟”,赛罕区内大社区满西巷宿舍楼与四千米社区的派力小区和群英社区的团委小区实现充电设施共享……打破资源“围墙”,从根源上解决飞线充、入户充等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据呼和浩特市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市97%的居民小区完成充电设施升级,累计新增改造端口87687个,充电供需比从1:4优化至1:2.3,全市安装19368套电梯阻车系统,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现象显著下降,火灾风险显著降低。
(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 贾一非 隆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