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亩套种大白菜大丰收、而且全部售罄!不仅为村里特色种植蹚出了新路,更让村民的腰包实实在在鼓起来了。”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沙尔沁镇南此老村党支部书记武艳军站在刚收割完的菜地里,话语里满是丰收的喜悦。连日来,武艳军带领合作社村民抓紧收尾采收,一颗颗饱满的白菜被整齐打包,即将发往山东的泡菜生产企业。
![]()
这场丰收的背后,是一次精准的“破局尝试”。此前,南此老村长期种植玉米,存在种植品种单一、村民增收乏力。今年6月,武艳军专程赶赴商都县,向当地白菜种植大户系统学习种植技术。更具远见的是,他在学技术的同时,主动对接山东一家泡菜生产企业,提前敲定了销路,从源头上解决了“种得出、卖不掉”的后顾之忧。
在技术和销路双保障下,村里大胆尝试“小麦+玉米+白菜”套种模式。7月小麦收割后,村民在60亩土地上及时补种白菜。尽管今年雨水偏多对种植不利,但凭借科学管理,每亩地仍收获白菜1万多斤。“套种模式能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比单一种植收益翻了不少。”参与采收的村民算起收益账,脸上满是笑意。
试种成功只是第一步,长效增收才是目标。为备战明年扩大种植规模,村里已出资新建冷库和常温库,组建起仓储物流团队,彻底打通“种植—存储—运输”全链条。据统计,今年合作社通过60亩白菜种植,已实现增收13万多元,实打实的收益让村民们看到了特色种植的潜力。
“今年是试金石,明年就是丰收年!”武艳军信心满满地表示,下一步将带领更多村民加入白菜种植队伍,把“大白菜”打造成村里的“致富菜”,让特色种植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