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秋,广袤的田野上一派火红景象,我市高粱种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季。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农业科技的深度融合,以及产业模式的持续优化,昔日低产旱地,如今正因高粱的茁壮成长而焕发新生机,成为保障供给、促进增收的“希望田”。
高粱是一种抗盐碱、耐寒耐旱的作物,近年来我市种植高粱的面积持续扩大。全市高粱产业紧紧围绕抗旱耐盐碱这一地域特色,积极推动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并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等高效组织模式。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在有效改良和利用盐碱地方面成效显著,还在保障地区的饲草供应和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科技赋能是本次丰产的关键支撑。位于土默特左旗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自治区级综合性“看禾选种”平台集中展示了11个以东北系列(如赤杂、敖杂、通杂、吉杂)为主的高粱品种。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图科技园区开展的耐盐碱品种试验也展示了10个高粱品种。这些试验田统一采用每亩8000株的合理密植标准,并全面应用高效节水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为品种筛选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